“水城興化”:船與文化共流傳 |
鳥瞰興化,良田萬頃,湖蕩遍布,像一片巨大的荷葉覆蓋在蘇中水鄉的大地上。 水滋潤了這里的土地,水哺養了這里的人民,水孕育了這里的文化…… 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緒,從這里走出了262個舉人,93名進士,1名狀元…… 如何讓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燦爛的現代文化融為一體,如何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建設的成果,興化市確立了建設“富庶興化、生態興化、文化興化、和諧興化”的理念。市委書記賈春林提出,要用文化興化引領城市建設,讓水與文化共流傳…… “金東門”再現“明清街” 素有“金東門”之稱的興化城東部地區,是一個由明清古民居群組成的街區,歷史上店鋪林立,商賈云集。由于年久失修,部分房屋已成危房。市里投資對臨街的120多戶破舊店鋪進行了“修舊如舊”,顯現其青磚黛瓦,樓臺亭閣的明清風貌,向老百姓和游客開放。 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的古城墻是不多見的文物遺存,但已到了隨時會倒塌、危及附近居民安全的地步。市里在全面維修的基礎上,建成了一個風格獨特的古城墻公園,讓祖祖輩輩在商業喧鬧中生活的居民們有一個安靜的休閑好去處。 位于“金東門”歷史街區的趙海仙洋樓,是興化清末一代名醫趙海仙診所的舊址,斗轉星移,人間滄桑,已處于“風雨飄搖”之中。市里投入專項資金750萬元對此進行維修,如今已再現往日的原樣,在這里建成了一個中醫博物館,成為江蘇省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,讓后人加深對祖國寶貴中醫文化的了解,被江蘇省衛生廳命名為“江蘇省首批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單位”。 |
上一篇: 木船產品定價說明(天龍木船) 下一篇: 憶當年,少年公子,一葉扁舟,游遍“水鄉”——記憶中的竹泓木船 |